磁響應性在生物體中廣泛存在。尤其是候鳥在長距離遷徙中展現(xiàn)出來導航能力為軟體機器人和人機交互界面提供了靈感。然而,在合成材料中同時實現(xiàn)高磁響應性和優(yōu)異的機械性能一直是一個挑戰(zhàn)。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陳毓君等研究者基于磁性離子液體(MIL; [Emim][FeCl?])和聚氨酯基聚合物開發(fā)了一種磁性離子彈性體(MINEs),實現(xiàn)了卓越的磁化強度(2.6 emu/g)、超彈性和自愈合性。MINEs通過強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包括氫鍵N-H...Cl和金屬配位鍵N...Fe)限制了磁性陰離子。這種限制作用使得MIL的負載量高達80 wt%,同時保持了結構的完整性,導致了超過10?3 S/cm的高離子電導率。此外,MINEs中這些可逆鍵的協(xié)同作用使得其具備超過99%的優(yōu)異彈性恢復性和良好的自愈合能力。這些獨特特性的結合,使MINE成為一種有前景的材料,適用于各種磁電子應用,包括可穿戴應變傳感器、無接觸磁響應電子設備、透明觸控面板和軟磁載體。
來源:Sci. Adv.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q7441
致力于離子液體(ILs)研發(fā)生產(chǎn)、應用推廣和全球銷售,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生產(chǎn)技術,產(chǎn)品質量和一致性因此得到保障,Tel:021-3822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