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支撐離子液體在催化和能源應用領域的先進材料具有重要意義。結果表明,負載離子液相在活性、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方面與傳統(tǒng)有機溶劑具有相似甚至更好的催化性能。
作為替代聚合物電解質在各種應用,如電化學,儲能和轉換器件,盡管其熱穩(wěn)定性高,電化學窗口寬,但由于室溫下離子電導率低,其商業(yè)市場受到限制。
鋰電池的電解質要求離子電導率超過,而聚合物電解質在室溫下似乎達到了上限,在溶劑中加入可以提高PIL鏈的遷移率,進一步提高PIL的性能。PILs的離子電導率應在未來的設計方向上提高,在穩(wěn)健的大分子結構和實用的合成策略,熱固性聚合物通過其交聯(lián)的三維網絡結構,具有較強的力學性能成為高溫應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研究了不同的離子液體單體如何影響其聚合物網絡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和聚合物網絡的彈性模量,從而改變交聯(lián)程度,研究了陰離子對針頭柱的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與EIM2和EIM1相比,它們的單體在沒有任何芳香環(huán)的情況下更靈活,從而降低Tg。Livi等人使用DSC和DMA研究了相同的IL單體和陰離子組成,但與不同的固化劑D巴明D-230聯(lián)網。
用EIM2和EIM1單體生成的PILs分別為Tg = 328和340 K,其環(huán)氧轉化率高于90%。基于EIM2-和EIM1的PILs之間的Tg趨勢與預測值一致,即EIM1單體傾向于以更高的Tg形成更硬的PILs。陽離子聚合物主鏈和陰離子之間的強靜電相互作用建立了它們的強結構,其強度取決于它們的分子結構和陰離子的大小。